在浩瀚無垠的蔚藍大海上,一場跨越未知、挑戰極限的科技冒險正在上演,它不僅經受住了8級大風、真實海浪、暴雨等極端海洋環境的考驗,還連續穩定運行超過240小時,它就是全球首套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東福一號”,這場冒險,標志著全球首次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的海試成功。
“東福一號”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
“任他有‘硬骨頭’,我們有‘鋼牙齒’”
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中,東方電氣時刻關注著氫能這一未來能源的新領域。當得知謝和平院士團隊正致力于全球首創的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時,東方電氣集團所屬東方研究院決定與謝和平院士團隊展開深度校企合作,共同開啟氫能領域的新篇章。面對這一場跨越未知的科技冒險,東方研究院派出精英技術團隊與謝和平院士團隊匯聚一堂,就技術路線的選擇、研發進度的安排、資金投入的規劃等議題展開了充分討論。東方研究院團隊深知,這條路上充滿了荊棘與坎坷,但正是這份對探索能源轉型的渴望與勇氣,讓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征程。經過無數次交流與碰撞,2022年12月,東方研究院與謝和平院士團隊達成合作,攜手推進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原創技術落地,由東福研究院具體負責這一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2022年12月,東方電氣與謝和平院士團隊在深圳簽署合作協議
然而,這只是冒險的開始。從理論成果到實際應用、從紙面到海面,中間橫著著名的科技成果轉化“死亡之谷”。海上試驗全球無先例可循,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風險。
東福研究院迅速行動與謝和平院士團隊組建了一支聯合攻關團隊開展“東福一號”研制攻關。
有別于常規實驗室中的穩定環境,有時看似平靜無波的大海會爆發人類難以抵抗的強大力量,面對大海的挑戰,團隊項目經理曹雪幡的話語擲地有聲:“任他有‘硬骨頭’,我們有‘鋼牙齒’,就是要一關一關地攻過去。”
這句話不僅是對團隊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對這場科技冒險的堅定承諾。
從浮體設計到制造施工,再到安裝調試,項目團隊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科研一線,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他們的心血與智慧。
他們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失敗、再不斷地嘗試,終于克服了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海底勘探、設備穩定性改造、海上連接和吊裝等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讓“東福一號”從夢想變成了現實。
“東福一號”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正式下水
“我們將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
2023年3月,全球首套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東福一號”作為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海試樣機,正式完工下水,踏浪前行。
“我們將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成為每位項目團隊成員的生物鐘。在緊張的海試籌備階段,團隊成員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由于工期緊任務重,必須充分利用白天的時間,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在凌晨4點左右就前往碼頭。
團隊成員周子健說:“有時因為潮位問題,大船靠不了碼頭,大家只能擠在小艇上,迎著日出,向著未知的大海進發。”
團隊成員每天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
2023年5月17日,正值臺風“瑪娃”逼近的緊迫時刻,給試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此時的每一分鐘都承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項目團隊按計劃清晨4:00出海,準備完成綠電制綠氫的關鍵切換,在忙碌了一天后,下午18:00,原本平靜的海面突然變得風高浪急,試驗平臺在波濤間搖曳,仿佛隨時都有可能被吞噬。就在這個危急時刻,對講機中傳來了緊急呼叫——風機沉臺的電源接入端意外缺失了四個至關重要的線鼻子,直接阻斷了接電進程。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曹雪幡毫不猶豫地決定返回岸邊拿取備品,他問小艇的負責人:“你怕不怕?不怕就載我一起去岸上拿備品。”小艇負責人被團隊的精氣神感染了,就這樣,在風雨交加中,他們再次穿梭在洶涌的波濤中。
團隊成員在“東福一號”中爭分奪秒進行調試工作
恰逢此時低潮位,返航的小艇無法靠近碼頭,曹雪幡只能從最遠端的沙場礁石堆爬上岸,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危險。但他沒有退縮。在一次腳底打滑后,曹雪幡瞬間沒入了冰冷的海水,幸運的是只受了皮肉之傷。經過艱難的跋涉,他終于成功取到了關鍵備品。最終,當晚20:41分,隨著一聲響徹天地的歡呼聲,確保了試驗的如期開展。這一刻,所有的艱辛與努力都化作了勝利的喜悅,照亮了團隊的信念與夢想。
“風浪越大,我們才越不能退”
在緊張的試驗進程中,“東福一號”屹立于海天之間,持續保持運行開展海上無淡化制氫。剛開始幾天試驗很順利,海面風平浪靜。第5天開始,海浪翻滾,狂風將“東福一號”顛得左搖右擺,仿佛隨時都有可能被吞噬。艙內,悶熱缺氧的環境中,團隊成員依然緊盯著制氫設備,海浪的撞擊讓他們的胃里翻涌不止。陳屹是其中一員,他跪趴在欄桿邊,扶著欄桿便吐了起來,海風帶來的咸腥濕氣讓他的不適更加劇烈,但他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堅定與執著。
試驗中,團隊成員巡檢“東福一號”各項設備
項目進度緊張,但生理反應難以避免,團隊成員們正經歷著身體的極限挑戰。
“這樣下去不行,大家都太難受了。”團隊成員郭傳鑾向曹雪幡反饋了這一情況。曹雪幡果斷作出決定:“現在開始,大家兩兩一組分組排班,輪流進艙內觀察實驗情況。有感到不適的及時出來,明天帶上暈船藥。風浪越大,我們越不能退!”
面對大海的考驗,團隊成員們沒有退縮,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兩兩一組,輪流進入艙內觀察實驗情況,互相扶持,共同面對困難。每當有人感到不適時,他們都會迅速替換下來,讓同伴得到休息和緩解。
在十天試驗的緊張進程中,“東福一號”屹立于狂風巨浪之間,仿佛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它經受著自然界的嚴酷洗禮,每一次海浪的拍打都是對設備的一次次考驗。團隊成員們并沒有因此而退縮,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決心。
5月17日至27日,經受了8級大風、真實海浪、傾盆暴雨等海洋環境的考驗后,“東福一號”連續穩定運行了超過240小時。5月27日,中國工程院組織院士專家組赴項目現場考察,給予這一成果高度評價。
全球首次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的海試成功,創下了真實海洋環境下無淡化直接電解制氫新紀錄。東方研究院副總經理劉泰生說:“我們邁出了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的關鍵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原創的‘海洋綠氫’方案。”
2023年5月,中國工程院專家組現場考察“東福一號”
從四川到福建,從陸上到海面,海水制氫是東方研究院在閩創業的一個縮影。這個過程中,有立志在福建越海前進的決心,有東方電氣人對東汽精神的堅守,經過不懈努力,向世界展示了零碳能源的中國方案。